紫峰寺釋耀楷師傅和他收養的棄嬰們
新華網廣州1月13日電(記者葉前 烏夢達)近日,一條廣東揭陽“借孤兒應付檢查”的圖文視頻微博被轉發、點播了上萬次。“中國網事”記者赴當地調查發現,當地政府17年前就啟動建成的福利院五層大樓至今“空殼”,一直被殯葬、婚姻登記、殘聯等部門占用。與此同時,當地有上百名孤兒散落在寺廟和個人家庭里。這些孤兒的生存狀況及未來令人擔憂。
借孤兒應付檢查?
在網友[ta]夏楚輝提供的視頻里,一名自稱是榕城區民政局的男子對收養了多名孤兒的紫峰寺師父釋耀概說,因為上級要來檢查,而榕城向上級匯報當地設有福利院,實際上又沒有,民政局黃主任叫我來跟你商量下,想借十來個孤兒過去給領導看一下。
榕城區民政部門證實,這名叫黃建偉的男子是“民政局下屬殯葬監察隊向當地行政服務中心借用的員工”。
榕城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黃晨輝接受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黃建偉確實說了“借孤兒”的話,但“不能代表榕城區委、區政府和民政局的觀點”。雖然有上級來檢查,但“并非檢查有沒有福利院”,而是“有沒有開展孤兒情況排查摸底的工作”,因此,“借孤兒沒有目的”。他強調,黃建偉并非民政局叫去的,而是他主動幫忙做勸說工作。
黃建偉12 日晚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自己是在寺院拜佛“碰到”黃晨輝等人的,因為常來拜佛和釋師父熟悉,知道有檢查,想幫民政局的忙。“是我自己說錯了,說成借了。”但卻說不清楚為何說錯成“借”了。
現場目擊者夏楚輝說,黃建偉與黃晨輝等民政局官員是一起來寺廟的,說“借孤兒”前,當事人向釋師父表明的身份是“區民政局的”。
榕城區后來的解釋稱,黃晨輝等人是前去商量“接收孤兒”的事,現在正要給這些孤兒辦理集體戶口,但釋師父不同意孩子們離開,所以這些天一直在做工作,他還強調,這項工作自 2012 年6 月便已開始,此前也已多次前往紫峰寺做工作。
這一說法遭到了釋耀概的否認。他說,榕城區民政局從未談過要接走孤兒的事情。揭陽市民政局此前倒是去過,但也只是表示可以提供幫助,沒有提出過接孩子走。
寺廟成了孤兒院
在這座離揭陽市中心城區約10公里的紫峰寺里,現在住著31名孤兒,加上寄養在周邊人家的孩子,釋師父現收養著54個孤兒。他們當中一些人身體先天缺陷,生活不能自理,最小的只有幾個月,最大的已經 30 歲。
從 1996年收養第一個棄嬰開始,釋耀概已記不清楚自己總共收養了多少個孤兒。“有的來了,又走了,有的死了,又有新的來了。”他說。
主動在這里照顧孩子 7年的阿姨告訴記者,周圍都知道這里收養孩子,把孩子送到這里的也就越來越多。
丟孩子的不光是一些無德的父母。釋耀概說,政府部門、醫院也把孤兒送到寺廟,說是先寄養,等派出所找到寄養人家就抱走,但基本上是一丟下就杳無音訊了。
在寺廟當了多年義工的小羅說,有些白天商量寄養被拒絕,夜里就把孩子直接丟在寺院門口,第二天一早打開門,才發現孩子就是白天那個。
正因為如此,周邊幾乎人人知曉紫峰寺師父收養孤兒,特別是一些有身體缺陷的孤兒。榕城區民政局局長林響標、黃晨輝等當地官員均承認,早就知道了紫峰寺收養了大量孤兒。
福利院空殼17年,缺錢還是缺心?
明知有大量孤兒需要救助,當地民政部門為何一直不作為?黃晨輝解釋稱,早在 1995 年,榕城區就計劃建立一所福利院,但后來由于“資金短缺”,房子建起來了,后續配套一直沒有跟進,當時也確定了9個人員編制,可是從來沒有人真正到位,“實際上,這個福利院只是個空殼”。
記者13日來到這個空殼福利院看到,5層樓早已建起,已露出破敗之象。如今,殯葬、婚姻登記部門把其中3層用作了辦公,殘聯在這里搞了一個殘障兒童康復中心,剛剛被計劃用作兒童福利部的一層被員工用作了宿舍,記者趕到時,還有人在搞裝修。
有網民注意到官方的前后不一:事發后民政局認為“寺廟條件有限”,但此前官辦的福利院從1995年經批準成立至今,“有編制、無人員”、完全無所作為,變成一個空殼,明知寺廟干了民政部門的活卻也聽之任之,樂得自在,何其荒唐?網民“徐云鵬”說,“借孤兒”折射的是地方有關部門長期的不作為和鴕鳥心態。
林響標稱,曾口頭向區里匯報過,希望建兒童福利院,“但沒有正式打報告”。他也一再強調,“之所以拖了這么多年沒有解決,很大原因還是資金的問題。”
到底是一筆多大的資金,讓福利院一直“空殼”?
在榕城民政局剛起草的一份設立兒童福利部的方案中,記者看到,裝修改造、建成 60張床位的預算是 100萬元。
榕城區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2 年,當地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8.74億元。
到底是缺錢,還是缺乏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面對記者一再追問,林響標說,“有錢的原因,也和過去的決心不夠有關系。”
孤兒:何處是吾家?
蘭考一場大火讓各地把目光投向了“冷門”的孤兒福利事業。
黃晨輝解釋稱,去年6月開始,當地民政局就開始排查轄區孤兒情況,據截至去年 11月的統計數據,包括紫峰寺收養孤兒在內,當地共有 115 名孤兒,其中 14人已解決戶口問題。這段時間里,民政局一直在協調當地公安部門申報入戶手續,從而爭取由國家、省和縣區財政共同負擔的每人每月 1000 元基本生活補貼。
根據有關法律,孤兒落戶福利院集體戶口必須經由民政、公安和當地政府三方協調辦理。黃晨輝說,寺廟是不能收養孤兒的,但不解決戶口問題,不落實經費,民政局也沒法建立起兒童福利院。
可半年多過去了,戶口問題仍在“協調解決中”。
榕城民政局一再稱這次下決心要把遲到了17年的福利院落實。黃晨輝描繪的未來是,把這些孤兒的戶口問題解決了,先依靠家庭寄養,民政部門出錢與寄養人簽協議,剩下的再鼓勵民間機構收養,最后還不能解決的由正在籌建的兒童福利部接收。目前,一家名為“學超彼岸”的機構已經介入并提供了 16 個床位接收部分孤兒。
十多年來,釋耀概既不接受有關部門的“送溫暖”,也從未出去募捐,他說,“這些孩子的生活花費不多的,我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偶爾來幫忙,需要的是固定的、持續的照顧”。
釋師父今年已經 66 歲,4 年前做過癌癥手術。和記者對話中,他總是盯著在一旁的一名孩子。他總是擔心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如果他走了,這些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