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生態工業園區是市委、市政府為了打造工業項目承載平臺,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于2003年3月提出設立的,同年8月成立南陽生態工業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充分調動市、區兩方面的積極性,加快園區建設步伐,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對園區的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市辦園區變更為市區聯辦、以區為主的新體制。
工業園區位于南陽市中心城區南部,東至南鄧高速,南至寧西鐵路,西至白河,北至25號路。轄溧河鄉18個行政村,棗林和白河辦事處部分行政村,面積約54平方公里。
工業園區發展定位是:南陽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臺、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新型工業化示范培育基地和以工業為主的生態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2003年以來,園區制定了城市發展規劃和詳細規劃方案,修建了伏牛南路,改建了范營北縣鄉公路,實施工業建設項目17個,完成總投資16.9億元。目前,天冠30萬噸燃料乙醇、娃哈哈4萬噸食品、木蘭花家紡和凌寶珠光顏料等項目已建成投產。正在實施的工業項目有耀威紙業、娃哈哈二期和礦用設備等。2005年,園區內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近10億元,實現稅利1500萬元。
園區發展目標:近期(2006-2008年),為園區的啟動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建成農副產品系列加工等相關產業組團,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計劃到2008年,園區預期產能達到100億元,完成工業產值60億元,稅利5億元。
中期(2009-2013年),為園區的大規模開發建設期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建成一批大項目,做強做大工業園區,凸現園區對全市經濟的帶動作用。計劃到2013年,園區預期產能達到150億元,完成工業產值100億元,稅利10億元。
遠期(2014年—2020年),為園區全面建設開發期。將園區打造成為與中心城區相映生輝的現代化新城區,南陽市經濟隆起帶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計劃到2020年,園區預期產能達到200億元,完成工業產值150億元,稅利15億元。
工業園區在致力于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實行全新的管理模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必將以政策優惠、機制靈活、服務到位成為南陽經濟增長最快、帶動作用最強、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區域,真正成為南陽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