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田野醉生態農莊建設項目
總 投 資:300至500萬元
合作方式:合資、合作、轉租
項目規模:可做休閑生態農莊,養殖場。
項目簡介:
田野醉生態農莊設計方案
前景分析
一、地理位置
生態農莊位于榆林市靖邊縣靖楊路七公里處,楊橋畔鎮沙石峁村委會辦公樓對面,距靖楊路700米左右,蘆河流域境內,是縣城方圓十公里內唯一的環水小島,綜合利用面積66700多平方米。周邊交通便利,廠區環繞。北面與榆能化園區隔靖楊路、太中銀鐵路相望。榆能化園區是以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為主投資建設的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致力于實現靖邊煤、油、氣、鹽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270.75億元,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72.9億元。目前,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21.85億元,工程設備訂購、廠房和道路建設等全部完工,一期工程預計于2013年實現投產達效。能化園區西側,是即將開工建設的西藍公司和延長集團合資的住宅區。能化園區東側,是靖邊縣商貿物流園區,總占地面積16000畝,分三期實施,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將于2017年建成完工。 東面是楊橋畔小城鎮規劃區,與之相鄰的靖邊縣中小企業創業園區,規劃面積6.4平方公里,是我縣打造集裝備制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多位一體的民營企業發展平臺,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1.5億元,市政道路、廠房及辦公用房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南面是靖邊縣機磚生產區。西南面是新能源產業園區:該園區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集中開發建設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產業。目前,已有國電、華電、山東魯能等眾多國內大型光伏和風力發電企業入園發展,形成了50兆瓦太陽能和100兆瓦風能年并網發電能力。西面是2008年躋身于全國百強縣的靖邊縣城。我縣位于陜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120公里處,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全縣總土地面積5088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城鎮人均純收入249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89元。
二、交通條件
靖邊交通在省內獨一無二,國道主干線包(頭)茂(名)、青(島)銀(川)高速穿越境內,東西南北四條高速公路交匯于縣城北郊,從靖邊出發向北三個半小時可達鄂爾多斯市,五個小時可達包頭,向南五個小時可達西安,向西兩個半小時可抵銀川,向東四個半小時就可抵太原。同時,靖邊至榆林機場、延安機場只需1小時,至銀川國際機場也只需2小時,三座機場拉近了靖邊與世界的距離。靖楊一級公路與青銀、包茂兩條大動脈交匯,太中銀鐵路平行,全段16公里,是連接縣城與楊橋畔鎮的主要通道,分別連接7條鄉村道路,打造了能化園區、創業園、物流園區、新能源產業園區,楊橋畔小城鎮規劃區和縣城半小時交通圈。連接農莊與靖楊路的道路,是一條年久失修的壩梁,全段約700米,需要修繕的路段大約300米左右。
三、氣候條件
農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豐富,全年日照時數為2716——3194小時。無霜期短,僅130——160天/年。晝夜溫差大,可達20℃,年平均氣溫5.3——8.7℃.降水少且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降水量為395.4mm ,年平均濕潤指數為0.44。風向以南風居多,西北風次之,全年7級以上大風日數40天以上。農莊三面環水,春秋不燥,酷暑不熱,嚴冬溫潤。
四、地形地貌及生物資源
農莊屬蘆河流域濕地地帶,主地表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環水小島,島上地形平坦,土質肥沃,現有幾十株梨樹,杜李子。環島的坡地分別種植有榆樹,柳樹,楊樹,檸條等。島下的鹽堿地種植紅柳,以初成林,其他的全是草地和蘆河沙臺地,水草肥美,鶯歌燕舞。緊靠農莊的是村民的魚塘和農田。魚塘內有成片的蘆葦,蒲草,貌似寧夏沙湖風景。
五、現狀分析
隨著我縣人民經濟收入的逐步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意識也在日益提高,吃膩了縣城各大酒家飯店美食的中高收入人群,更渴望到富有田園般安逸的近郊農家院,賞農家景,嘗農家飯,酒足飯飽之余到田間地頭散步,在池塘里捉魚摸蝦,尋找回歸自然的怡然自得。
近十年來,在縣城周邊涌現出了幾十家檔次不同規模不同的農家樂,有的華而不實,有的粗糙簡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并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商業氣氛過濃,食材都是從市場購買,再進行簡單加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靖楊路沿線,能化園區附近是未來靖邊投資開發的新商圈。農莊所在的鄉鎮在大興工業產業發展的同時,農業也齊頭并進,各種優良種養殖品種齊全,為農莊發展農產品禮品裝深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結論
本農莊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地形地貌獨一無二,交通便捷,人口流動量大,文化底蘊深厚,地方特色鮮明。
規劃目標
一、 規劃原則:
1. 生態性原則
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合理開發利用蘆河濕地資源,減少經營成本,提高經濟價值,保持和促進生態環境優化。
2. 特色性原則
充分利用農莊獨特的地形地貌,著力打造“食物”(野味美味、酒店、住宿)——環境(空氣凈化、廢物利用、養殖安全)——心性(佛教、養生、保健)的現代養生文化和原生態的陜北民俗風情及特色飲食。
二、 規劃方案:
1. 規劃理念
總體設計規劃設計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主旨,綠色低碳,并且處處體現一個“農”字。結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坡就勢。主題造型簡潔大方,外觀裝飾樸實,明快,充分利用地方材料,造一個風格高雅,韻味獨特的陜北風情的小橋流水人家,集養殖種植,休閑垂釣,農業觀光、技術交流,特色農產品銷售于一體。
(1) 依山放置木屋,靠近道路,既能觀賞,還可住宿。
(2) 苗木種植選擇既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優化養殖環境,還可以出售材質或者采食花果葉的優良品種。
(3) 垂釣,開挖魚塘,修釣魚臺。
(4) 狩獵場
三、功能分區:
建設有機蔬菜基地(包括特色花卉苗木盆景培育),原生態養殖基地。道路,停車場、餐飲區、辦公區。
總平面圖布置為四大組合:島上、斜坡、鹽堿地、淺草灘,河灘沙地。
(一)島上:主地表面積約6670平方米,建一個智能溫室大棚,種植特色花卉苗木和果蔬,做大眾休閑餐廳,再放置一套占地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二層木屋別墅,坐西朝東,作餐飲豪華包間,周邊配置 植物小涼亭;綠化方面改良原有梨樹,嫁接晚秋黃梨。
(二)斜坡:
(1)南坡150平方米,坡上茶座,裝遮陽傘,栽花果兩用桃,洋槐樹。
(2)西坡可利用面積約100多平方米,栽紅柳、榆樹等耐鹽堿性植物固坡護坡。
(3)北坡修建簡易冷庫,旁邊安石碾,石磨等傳統農具。栽松樹、種紫花苜蓿、洋蔓菁。
(4)東坡約200多平方米,依坡放置木屋小別墅;旁邊老楊樹做吊床,情侶秋千,樹下種植葡萄,少許香椿樹。
(三)鹽堿地約4000多平方米,紅柳成林,空地鋪細沙種草坪,設烤吧和小停車場。
(四)、淺水灘約30000多平方米,建魚塘、修釣魚臺,圍搭狩獵場。
(五)、河臺沙地15000平方米,建員工宿舍、辦公區,養殖區、修日光溫室大棚,用秸稈感應堆技術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水果。
四、效益分析:
(一)投資估算依據
1.《陜西省建設裝飾工程預算定額》;
2.《全國統一安裝工程預算定額》;
3.有關稅費政策規定;
4.設備及其他物資供應商提供的數據;
5.其他相關定額及價格依據。
(二)固定資產投資
項目固定資產建設預計總投資50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150萬元,設備購置及安裝60萬元,建筑設計、示范推廣及建設利息90萬元。
土建工程中,旅游設施工程45萬元,畜牧、水產養殖設施20萬元,林果種植6萬元,廢棄物處理設施1萬元,倉儲、水、電、路等公用設施50萬元,其他費用28萬元。
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中,旅游設備及安裝25萬元,養殖設備及安裝15萬元,公用部分10萬元。
(三)流動資金
項目年經營成本為85萬元,種植及養殖生產周期長,旅游營運資金周期較快,預計投產需流動資金115萬元。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考慮,該項目概算總投資500萬元。
(四)資金來源
1.招商引資
項目預擬引進民間資金300萬元,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扶持100萬元,主要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建設。
2.銀行貸款
項目預擬銀行貸款100萬元,其中60萬元用于項目基礎設施建設,40萬元用于投產的生產流動資金。
(五)財務評估依據
財務評價計算分別按照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國家稅收有關政策規定等。銀行貸款年利率6%,政府有償資金年占用費用2.4%,貼現率10%。
(六)銷售收入估算:
農莊僅需先投入養殖項目就可帶出種植、餐飲項目,投資少,效益大。
1.餐飲:專營野味及綠色、無污染的蔬菜、水果,收費又低廉,每天最少接待5桌,每天營業0.24萬元,一年收入87.6萬。
2.狩獵:這是最富刺激和吸引人的項目,能打10只獵物才過癮,每人按3只算,一天最少接待10人,每只獵物45元計算(含服務費),年收入49萬元。投資僅需在一片草地上用漁網罩起來,放入野雞,土雞,野兔等動物即可。
3.每天零售野味、水果、蔬菜按550元計算,一年收入20.1萬。以上收入累計156.7萬元,由于產品大都自產,利潤60%以上,按50%計算,可獲利78.35萬元。這還不包括:黃金周、雙休日、元旦,春節等游客高峰期的收入,和各種參與比賽性項目的收入。養殖——種植——餐飲——酒店(住宿、會議、會所),以簡單的養殖帶動餐飲,住宿、接待等項目,可以回收快。
五、生態循環模式:
1、養殖種植立體循環;
2、品種多,快慢混養,散養舍養混合,確保效益長短兼顧;
3、圏舍修建力求做到科學、實用、節約、仿真回歸自然;
4、環保,生活廢水凈化排放,建水葫蘆池凈化廢水。
5、采用微生物菌種,秸稈反應堆等先進技術。
6、具體實施方案:
(1)在農莊養殖土雞土豬及野味畜禽:利用糞便種植新型水果蔬菜(接近零成本),動物糞便做沼氣供農莊,可節省能源;沼液用來種植有機水果,有機蔬菜,種植出來的產品產量高,品質好,綠色無污染,既可觀賞又可采摘,深受市民喜愛,市場好,且種植成本低。
(2)修木屋(投入少),發展野味館,烤吧,住宿等,而餐飲的下腳料又返回作為動物飼料,形成養殖、種植、餐飲、休閑生態循環鏈。農莊自己能提供飼料、肥料、能源,生產的產品經過農莊餐館及休閑項目全部消化,不受外部市場影響。客人可現場看到不施農藥化肥的新型水果、蔬菜的生產環節,養殖的動物大部分吃農莊的青草,對喜歡的蔬菜或土雞等動物可現取現做,新鮮味美,又無污染,吃起來放心。
(3)客人不但可以在農莊品嘗到野雞,野兔,野鴨,野鵝等一般餐館沒有的特色野味,還可以參與狩獵,燒烤,觀看斗雞,斗羊等驚心動魄,極富刺激性的節目。
農莊價格適宜,環境好,木屋,菜肴、品種又極富特色,一定可以吸收大量的客人前來消費。
六、投資回收分析
該項目按期投資,扣除銀行貸款6%,經營成本31.5%,稅金2.4%,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在2年內。因此,本項目盈利能力強,財務內部收益率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抗風險能力強。
七、農莊特色:
純糧食飼喂的土雞、土豬,野味珍禽,農家肥種植的有機蔬菜,水果,制作的農家美食和具有時令特色的四季風味:春天綠野新芽先嘗(苜蓿葉、嫩苦菜、洋槐花、香椿芽),夏日草地篝火晚餐,信天游演藝,特色果木燒烤,深秋黃梨采摘,嚴冬殺年豬(香豬等個頭較小的豬)、火熱年茶飯禮品裝訂做、反季節果蔬采摘。
八、發展方向:
自古就有“沙石峁人說得實底子話(石底則)”一說,當地人勤勞樸實,家家戶戶養雞養豬,然而大多規模小而分散,只能自主銷售,價位忽高忽低,農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農莊旁邊有約40畝良田可發展種植采摘園。)因此 ,可以制定標準,與鎮政府和農戶合作,建立農莊網站和高新農業技術交流中心,運用多種營銷方式,樹立品牌,打造高端農副產品的禮品裝銷售,讓我鎮的農產品走出靖邊,遠銷周邊省市的高端消費市場,最終達到與農戶共贏,讓客戶滿意的目的。
方案設計:朱曉
通訊地址:陜西省靖邊縣楊橋畔鎮沙石峁村村委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