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里山風景區
來源:山東招商網 瀏覽:次
司里山原名“棘梁山”,據碑文記載:因此山遍生荊棘,故名“棘梁山”,又名“立良山”,至宋代后,在此設巡檢司“以安其境”,更名“司里山”。山雖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來,就成為我國北方一帶最早“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又因北宋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宋江、晁蓋等英雄首聚于此,使山又增加了一些傳奇故事。此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山原建有殿堂廟宇,且儒、釋、道俱全,時間大約是在我國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最前邊的是“文昌閣”,為儒教建筑,共三間一院,內塑孔子圣像。中間一處為“娘娘殿”,大殿共四間,內塑娘娘圣像,東西廊房各三間。據山上明崇禎時“棘梁山重修金山廟宇樁塑金身碑記”及同時代所立《玉皇閣落成碑》記載:東原郡(東平舊稱東原)西距城五十巡檢司,棘梁山舊有大佛殿、文昌閣、碧霞行宮、娘娘殿、真武廟等。可見,此山古時就有“碧霞元君”與“真武大殿”,且廟貌森嚴。傳說當年《水滸傳》梁山好漢晁蓋、吳用、劉唐、公孫勝、阮氏三兄等人“智取生辰綱”之后聚于此山。司里山兩塊巨石稱“千佛崖”,該崖東西長32.2米,南北長14米,最高處11米,看它的形狀,東崖似印,西崖似匣,遠看又似城堡。兩崖壁上自南北朝到明代雕刻的造像共788尊,其中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保留到現在的共計480余尊。分別為北朝、隋、唐、宋、元、明六個造像區,其中“三教合一”是此山造像在山東及我國北方乃至全國年代最早、內容最全、規模最大的造像群。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